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

www.hhvtc.com.cn发表时间:2017-08-28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建设是教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加强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工作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既要着眼学生职业发展,又要契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确立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4.个性化原则。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基础课程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5.规范性原则。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中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规范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推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

1.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工作任务、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2.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3.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

4.专家审定。学校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并经主管院领导批准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5.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系部要建立课程标准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

6.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课程进行流动修改,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教材编写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建设等六个部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学分等。

(二)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性质、主要功能,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

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必修、选修等)和主要功能(职业基本素质课程、职业基本技能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培养学习者什么能力、起什么作用,应达到何种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2.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时和学分等。

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学习项目安排思路、项目来源,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参考课时确定的标准、学时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反映创新之处。

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对学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确定的预期学习结果,因此应当清楚地界定出课程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使标准使用者能清晰的依据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文字表述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描述,即描述课程在技术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方面的目标。第二部分具体目标描述,即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为了使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采用“了解”“熟悉”“理解”之类的动词,不使用“掌握”“具备”等容易使学习要求模糊的词,能力目标的表述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例如“能熟练操作压片机”,“能根据不同类型展品的特征设计出与其风格相符的展台”。素质目标的表述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1.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典型工作任务指经过筛选后需要纳入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注意典型工作任务要与企业专家分析的工作任务相对接。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项目。能力内容与知识内容的分析要准确,并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课程本身的特色,职业素质指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方面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除了普遍性的素质外,还应根据专业特点对本课程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作专门描述。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与实践中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的一致性,即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融“教、学、做”合一,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做到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尽可能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形式的课程标准,选取项目要注意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生产性和覆盖面。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要求、技术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等。项目之间逻辑关系有:递进式(按工作复杂程度);流程式(按工作过程);并列式(按工作任务安排)等等。项目与模块的关系是分解关系,从大的典型产品(或设备、故障、服务) 系统分解为若干小的典型产品(或设备、故障、服务),再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典型产品部件,在设计项目体系时可根据项目的容量将大的项目分解为子项目,再将容量较大的子项目分解为若干模块。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要求。

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法和程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尽可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2.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教材编写选用建议

教材选用:尽可能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按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要求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的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践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材编写体例建议:①教学目标,②工作任务,③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④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⑤知识拓展(选学内容),⑥练习。

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5.教学条件

应列明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设施与媒体要求,教学设施一般指实验实训具体的设备(含规格、型号、数量)、传统教具、学具(模型、道具、工具、器材)、多媒体视听设备(投影、功放音响、DVD录音机等)、场地等。

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6.师资条件(有特殊要求须写明)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7.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实一体化评价模式。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比例分配、考核要求。

关注评价的多元化,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作品)、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实践操作考核与作品、产品评价等纳入考核范围。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终结性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

以终结性知识考核为主的期末成绩不能超过总成绩的50%。

对于“课证融通”的课程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即所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生成绩以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为准,未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生,则应参加课程考核。

对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必须包括项目考核——体现过程考核,笔试或口试——体现阶段考核

6.其他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说明,如编写过程等。

六、课程标准的编写

1.所有课程(含独立设置的实习、实训、实验课)均应编写课程标准,不同专业同名称课程要分别编写。

2.对于教育部、省教育厅颁布了课程标准的课程,要按省部颁标准执行,有指导意见无标准的课程,要依据指导意见编写课程标准。

3.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或课程标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时,各系(部)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安排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要求,组织教研室按附件1的工作流程提出制订(新开课程)和修订(已开课程)课程标准的计划,填写《课程标准变动申请表》,见附件2。该申请须在开课前一个月提出并审定。编制课程标准时,系部和教研室召集所属教师对需要制订或修订课程标准的课程进行集体讨论,统一整合并确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各门课程特定的教学目标。

4.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后,应按程序组织人员编制、修订课程标准。

七、课程标准排版

页面纸型: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距:1.25倍行距;页码:页脚,居中;标题为“三号黑体加粗”,文中标题“小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其他文字格式参照附件4、5所注格式。

课程标准格式可根据各专业课程特点选用格式一或格式二。纯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则应根据本规定并参考格式一或格式二自行编制。

八、课程标准的管理

1.各系部提出新编或修订课程标准的申请,从教务处网站下载《课程标准变动申请表》,见附件2,教务处进行登记。

2.审批。开课前一个月,各系部从教务处网站下载《课程标准审定表》,见附件3,填好后将电子文本连同纸质课程标准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核,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执行。

3.保存。

教务处保存《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审定表》、课程标准电子文本。

各系部保存课程标准的电子文本、纸质文本,并发给相应的任课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内部文件,学校拥有知识产权,未经学校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提供。

4.汇编。课程标准属系部、学院基本教学文件,全院统一编制或修订时,由系、学院审定、管理、汇编和印发。

九、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